昔日光伏龙头与新兴力量,7月8日晚在无锡上演了一出博弈大戏。弘元绿能和顺风光电刚刚签了合作经营协议,气氛剑拔弩张。这个协议,背后藏着无锡尚德的命运变局。
无锡尚德,这个名字曾经风光无限。2001年成立,曾撑起中国光伏的半壁江山。施正荣,一度被叫做“中国光伏教父”。
2005年,无锡尚德登陆纽交所,成了中国第一家在美主板上市的光伏企业。当时人们觉得,光伏的春天来了。可谁能想到,风向转得那么快。
2012年,行业恶性价格战爆发。产能过剩,全球市场低迷,无锡尚德管理上也出了问题。那一年,公司股价一度跌破0.6美元。
2013年3月18日,八家银行联手把无锡尚德告上法庭,申请破产重整。三天后,法院正式裁定启动破产程序。那个曾经的行业巨头,跌进了泥潭。
顺风光电接手后,无锡尚德短暂喘了口气。可市场的风浪太大,哪有那么容易翻身。去年12月,厦门建发新兴能源也来参与托管。
到了今年5月26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又一次下达了预重整的决定。无锡尚德,依然在泥淖中挣扎。外部环境和自身困局交织,想要翻盘,谈何容易。
7月8日,弘元绿能抛出了橄榄枝。公告一出,市场立马有了反应。7月9日,弘元绿能股价涨了7.08%,收在17.55元/股。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弘元绿能想借无锡尚德的品牌打海外市场。顺风光电想要新投资人帮忙重整旧山河。
7月9日,弘元绿能证券部回应说,合作是基于互惠互利,细节还得等进一步公告。话说得很谨慎,毕竟这事没那么简单。重整是双刃剑,谁都想占个先机。
同一天,隆众资讯的方文正分析,弘元绿能全产业链布局,如果重组顺利,有望借尚德品牌出海。观点明确,方向也很现实。大公司都在拼全球化,谁都不想被困死在内卷里。
2025年一季度,整个光伏行业都不好过。弘元绿能的营收下滑了24.37%,净利润还是亏的。去年全年亏了26.9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0.61亿元。
这就是行业的冰冷现实。大家都说要降本增效,可市场根本不给喘息的机会。价格战,产能过剩,内卷成了常态。
无锡尚德早年风光过,全球一百多个市场都有它的身影。2021年,尚德组件在俄罗斯、埃及等地出货量进前三,在欧洲、印度也能排进前十。品牌基因还在,只是需要新血激活。
海外市场环境也不乐观。2025年,欧洲依然是最大出口市场,可库存积压、本地化政策、碳关税等问题层出不穷。欧洲成了唯一负增长区域。
中东、拉美、非洲这些新兴市场正在崛起。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加速出海,搞本地化产能布局,抢那些高壁垒市场。美国、欧洲门槛越来越高,单靠出口已经行不通。
现在,大家都在谈技术合作、绿电认证、品牌背书。能不能杀出去,拼的还是综合实力。弘元绿能看中尚德的老品牌,就是为了加速海外布局。
2025年,弘元绿能的境外营收9091.75万元,占全年营收比例不大。但境外业务毛利率6.27%,远高于国内的-8.73%。这说明,海外市场虽小但利润高,是未来增长点。
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在资本市场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次弘元绿能和顺风光电联手,背后其实是各有算盘。一个想借品牌出海,一个想借资本续命。
行业困局短期内难以改变。方文正说,政策如果发力,2025年下半年或许能看到需求回暖,价格反弹可能带来转机。可现在政策还在酝酿,供需弱平衡,情绪波动随时可能带来价格调整。
大家都在等一个拐点。只要产能出清、需求扩容,光伏还会有春天。无锡尚德会不会再起?弘元绿能能不能借力出海?没人敢说死。
这次合作是机会,也是赌局。不管谁最后赢了,整个行业都在赌未来。留给无锡尚德和弘元绿能的时间,其实没多少了。
行业周期像潮水一样,涨落自有规律。无锡尚德曾经是浪尖,如今却在浪底挣扎。弘元绿能这次能不能破局,市场还在观望。
光伏行业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资本、品牌、产能、技术,每一样都缺不得。可现实是,谁都在找出路,谁都怕掉队。
合作背后,是无数公司、员工和投资者的命运。每一次重组,都是一场利益的重新洗牌。旧王朝倒下了,新势力能否接住,没人知道。
故事还没结束。一切都还在路上。谁能笑到还是未知数。
明道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股票十大平台-高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