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2月加盟十一学校教育集团后,北京实验学校(海淀)的教育变革持续升温,新高一的筹备更是集结众多硬核亮点,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
本届新高一计划招收200名海淀新生(含管乐10人、本校直升5人),设9个小班(每班30人),包含2个联盟创新实验班(科创、人文各1个)和3个志远实验班。
最大亮点在于全面嫁接十一学校优质资源,采用十一课程体系,集团内同卷联考动态调整教学。同时,优秀学生可进入十一本部游学,共享集团育人平台。
30 人小班化教学精准落实 “因材施教”,双导师制、十一名师授课、高校博导团队加盟的师资矩阵,为学生提供从学业辅导到学术拓展的全链条支持。
展开剩余87%新高一还有一门特殊的课程,是超小班,不超过10人,专为那些一时没能跟上学习节奏、诊断考试中稍显落后的孩子搭起 “脚手架”。
正如校长文伟所言,北实新高一年级即将开启的是一段全新征程,这场变革绝非简单复制,而是立足学情的创新融合,帮助学生铸就终生胜任力、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意义感,为海淀学子铺就一条兼顾成长质量与发展潜力的新路径。
01
"金字塔型"精英师资矩阵
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
本届高一年级可以说有"金字塔型"精英师资矩阵,全方位成长护航。
核心团队由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博士教师组成,实施"双导师制",通过个性化课后辅导、学科拓展课程及成长档案追踪,为学生提供精准化成长支持。
据悉,学校与十一教育集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十一优秀教师系统授课,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并通过"名师工作坊"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指导。
同时,学校还创新性地构建了"三阶学术赋能体系",高校博导团队开设前沿学术选修课,培养学业志趣;高阶社团深度培养拔尖学生,强化科研能力;高校优秀学长全程指导,朋辈引航激发内生动力。
02
教师角色升级
点燃变革内生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新高一年级教师团队还首次引入十一学校项目研发平台机制。高一年级将成立8个项目组,推动教师角色转型升级,从“管理”到“咨询、服务、引导、陪伴”的深刻观念转变,将极大改变高一年级教育生态,更好服务学生成长。
生物学博士教师王爽刚刚从高三年级下来,面对新高一的转型,兴奋而有信心。
“这次年级成立了8个项目组,老师们积极申报,这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组织形式,类似班级全员干部制,一线教师不只是被主管领导安排工作,而是作为项目主管主动规划学生工作并落地,这让我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生相识,才能将老师对孩子的看见与影响的教育效果最大化。相信蕴藏强大内生动力的新高一年级教师团队,也必将以深度链接点燃每一个学生灵魂深处的内驱之光。
03
小班建制,走班定制
实现"归属感"与"自主性"的平衡
北实新高一没有完全复制十一学校的走班制,而是保留30人行政班作为基础单元,并在此框架内有效推进分层走班。同时,学校实施“班主任制”和“全员导师制”并行的教育管理机制。行政班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在行政班框架内参与集体活动、团队合作项目,既能保障学生获得充分关注,又能形成稳定的同伴支持网络,走班定制则赋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和自主权。
总之,北实新高一行政班和走班制的结合机制,将更有助于实现学生“归属感”与“自主性”的平衡。以小班为分层走班提供稳定的情感锚点,同时可以通过走班探索个性化学习路径。
04
“分层分类+支持”课程
精准对接学生需要
北实课程院孟鑫院长引用李希贵校长的话谈到:
“北实课程体系引入十一课程先进基因,但学情校情的不同,决定我们绝对不能简单移植和复制,我们要做的是‘嫁接’,是十一课程体系的校本化。”
学校课程以“分层分类、综合开放”为目标,融入综合课程和特需课程理念,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平台。新高一数、物、英三科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分层走班的形式,让学生在这些学科的课堂上能够更加适切,收获感更强。语文为必选课程,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生物采用分类课程。I类课程主要面对参加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II类课程主要针对参加等级考试的学生设置。
图片来自十一官网
在分层分类的基础之上,学校创新推出“学习支持课程”,针对由于种种原因没跟上学习节奏而在诊断考试中暂时落后的同学进行同步辅导。一般在每次诊断考试后的小学段开设,每门课程一般不会超过10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针对性帮助。
05
大中联动高端课程
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北实不仅凭借十一学校优质资源,让优秀学生有机会参与十一学校本部的强基计划课程学习,更引入高校资源,构建“协同赋能、贯通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
此届新高一将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空天学院,开设“四旋翼无人机探秘与实践飞行”“数字飞行与空战博弈”两门选修课,并成立无人机社团、凌云数字空战社团,为学有所长且有该方面兴趣和志向的学生提供参与大学实验室科研项目及专业竞赛的机会。此外,本届高一还新增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开设的财经素养系列课程,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的小语种课程等等。
同时,学校正加速推进空天数字飞行高研实验室和人工智能高研实验室建设,依托高校科研平台打造“课程学习-社团实践-大学科研”全链条培养生态。
06
特色小学段
开启个性化成长之旅
小学段是十一系学校的特色设置,北实从本届高一开始尝试设置小学段。大学段侧重统一课程的集中学习,而小学段作为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核心载体,突破传统课堂边界,为学生构建起高度自主、深度体验的成长空间。
项目主管王玢老师介绍说:“小学段不设统一课表,学生可依据自身学情灵活规划学习内容。无论是薄弱学科的查漏补缺、优势领域的拓展提升,还是开展名著精读、文言文研习等特色学习项目,都能通过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制定的学习计划有序推进。同时,小学段学生可以参加跨学科研学课程,或走进高端实验室参与前沿课题研究等。”
小学段的设置,也更指向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对个人兴趣与潜能的探索,是培育自主规划、实践反思与生涯探索能力的重要平台。因小学段的学习计划中合理融入体育锻炼、自由阅读、社团活动等模块,实现学习与放松的平衡,将作为大学段学习后的“缓冲带”。
07
空间变革
打造浸润式学习场域
厚植文化根基,构建育人磁场,让每一处校园角落都成为学生赋能成长的"第三教师",这是学校加盟十一教育集团以来在校园文化空间的底层思考和实践探索。
高中教学楼建设12间学科教室,并打造一层开放学习社区。初中学部、综合楼、图书馆等开放空间变革也在同步建设中。开放通透的空间布局将打破学科壁垒——研讨区的思维碰撞、展示区的成果共生、休闲区的灵感萌发,形成支持协作探究的生态闭环,构建起以成长为中心的支持系统,在物理环境与学习活动的深度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协作力与终身学习的内驱力。
“新高一年级的转型,是我们融合创新、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一步。”学校新高一年级管理团队表示,“我们深知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坚信变革的价值。我们将以开放的心态、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改革,致力于构建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激发潜能、支持个性化成长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学习社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北京实验学校(海淀)正笃定走在融合创新、育人转型的道路上。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
发布于:北京市明道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股票十大平台-高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