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华北野战军下辖3个兵团,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实力虽比不了四野,但与其他三大野战军相比,并不逊色,为何却没有成为第五野战军?
这背后有着怎么样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众所周知,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编有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其实,网络上一直存在着将“华北野战军”与四大野战军并称为“五大野战军”的说法。
事实上,“华北野战军”的说法并不准确,更为严谨的称谓应为“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有第18、19、20兵团,战斗力并不差,为何未能组成“五野”?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华北军区的特殊定位
1948年5月20日,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
展开剩余76%聂荣臻任司令员,下辖第一兵团(徐向前兼任军政主官)、第二兵团(杨罗兵团),全区部队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
1948年5月27日,毛主席率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从时间线来看,华北军区之成立初衷,除了承担与傅作义、阎锡山作战任务,还要承担保卫党中央的神圣使命。
二、战绩上不是那么好看
解放战争初期,华北野战军战绩较差,经常被作风优良,战斗力很强的七路半傅作义部压着,吃了不少败仗。
绥远包头战役,傅作义以少量兵力抗住我军两大军区的进攻;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一招围魏救赵,导致我军丢了集宁、从大同撤围;张家口保卫战,傅作义绕过我军主力防线直袭张北,导致当时我党唯一占领的省会张家口失守;冀中穿心战,傅部以鄂友三部两千骑兵在冀中军区横冲直撞,司令员孙毅的锅都被砸了......
虽然华北的革命事业开展得很好,但是军事上一直被傅作义压制,直到东野入关,情况才彻底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华北军区改编为第五野战军的机会。
三、战略预备力量
早在1948年6月,彭老总考虑到西野兵力只有7.5万人,与胡宗南部斗争有难度,特请示中央军委,将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第一兵团西调。但是,中央军委考虑到第一兵团有解放太原之大任,就拒绝了彭总的要求。
至辽沈战役胜利之际,中央军委可预见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但是,除东野之外,其他野战军兵力多多少少都比较紧张。基于此,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用作战略预备力量也是务实之举。
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及所属机构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随后,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解放太原后,第18、19兵团调归一野建制。至此,华北军区仅剩第20兵团部署于平津一带,没有必要单独成立第五野战军。
第四个原因:5在军队中不吉利
西班牙内战期间,叛将拉诺把“第5纵队”的名声彻底搞坏了,后延伸为隐藏在对方内部的间谍。
此后,世界各国在组织部队番号和序列,都特别忌讳“第5纵队”。
有心的朋友大家会发现,除了东北野战军因情况特殊而设立第五纵队之外,其他野战军都未设第5纵队。从感情上来讲,阿拉伯数字“5”实在是不吉利。
综上所述,四大野战军的成立是出于全国解放战局的考虑,华北未成立第五野战军,同样也是出于全国解放事业大局的考虑,各自都在正确的位置上发挥着力量!
发布于:河北省明道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股票十大平台-高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