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展”(简称“穹天玉宇”)以中国古建筑藻井艺术为核心,融合前沿数字技术打造出一场独具特色的新媒体艺术体验。项目获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与北京市文物局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之纲教授担任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与北京鱼果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
展览通过高精度扫描、三维重建、裸眼3D、CAVE全景空间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中国传统建筑藻井的结构美学与文化内涵,并以公共教育活动推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展览概述
“穹天玉宇”以北京地区地标性建筑中的藻井艺术为创作蓝本,聚焦天坛、故宫、隆福寺、智化寺等典型实例。展览采用六面环绕的LED屏幕构建CAVE沉浸式全景空间,天花板方形屏幕与藻井位置精准对应,结合高精度扫描重建、裸眼3D与三维特效,呈现“龙凤腾云”“银河天宫”“亭台楼阁”等经典意象,让观众在虚实交融的光影环境中体验“一井观天下”的东方美学。
本次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的展期自2025年9月18日开启至24日,在为期一周的展览中,累计吸引超过十万名观众现场参观。来自各地的市民、游客和专业人士络绎不绝,不少观众多次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观展体验,形成广泛传播效应。许多观众表示,展览不仅让他们领略到藻井的艺术之美,也激发了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数字艺术的深入兴趣。
创作团队
资助单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指导单位: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
出品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北京鱼果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策展人:王之纲、孙瑜
学术指导:李路珂
策展团队:
王之纲、孙瑜、赖伟剑、李路珂、王春宇、张垣、普雅·阿玛尼、沈民智、魏方夏、唐初蕾、过天天、钟今瑾、王玲玲、李安琦、郭智睿、李理嘉、郭渊如、李阳婉、陈曦儿、谭虔熙、刘沐雨、姚翼泽、叶宣汝、白路斌、周文嘉、杨怡情、马琪、梁莹莹、张琛陆等。
展览时间与场地
自2024年起,“穹天玉宇”陆续在北京汽车博物馆、首都博物馆、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深圳文博会等地展出。
重要展期:2025年9月18日至24日,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
历次展出均为免费开放,吸引大量市民及游客参观,成为北京秋季文化热点之一。
在惠多港的这一站,展览连续七天保持高人气,日均接待观众超过一万五千人次。闭幕当天,许多观众依然早早排队入场,不少艺术院校师生、建筑设计爱好者和国际游客专程赶来观展,形成了“文化朝圣”般的热潮。
公共教育与学术论坛
“穹天玉宇”设有完善的公共教育与学术推广体系:
大师公开课:邀请文物、建筑、艺术、数字媒体等领域专家解读藻井艺术、数字化保护及跨界创作。
学术论坛:如“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与创新发展学术论坛”,汇聚高校学者、文博机构与文化创意产业人士,探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校园讲课:走进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等教育机构,促进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评价与影响
“穹天玉宇”被视为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与科普传播的创新实践。媒体与观众一致认为,该展览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方向上提供了优秀示范,既展现了藻井这一传统建筑元素的精妙之美,又拓展了数字艺术在公共空间的表现力,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树立了典范。
在为期七天的展期内,项目实现了观众热情与社会反响的双丰收,现场持续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线上互动同样活跃。多家权威媒体纷纷报道,盛赞其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成功样本”。
随着惠多港购物中心站的圆满收官,“穹天玉宇”再次印证了数字艺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巨大潜力,也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国际化传播和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展览的成功,为今后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复制的示范。责任编辑:韩璐(EN053)
明道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股票十大平台-高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