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又一个“世界急救日”到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是一个关乎生命、关乎勇气、关乎行动的重要节点。
世界急救日是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发起,定于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它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项全球性的倡议——呼吁每一个人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提升在突发事故与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而2025年的主题,尤其值得你我关注:“气候变化与急救”。随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暴雨、洪水、热浪、山火——频发,气候相关灾害正在成为急救场景中越来越常见的一部分。你是否知道,在这些灾害中,第一时间的急救响应,往往比专业救援更快、更直接,也更能挽救生命。
一、我们为什么必须学会急救?
现代社会中,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随时可能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人数高达500万,另有数千万人因伤致残。在许多情况下,第一时间的正确急救往往能决定生死与康复程度。
展开剩余83%例如在心脏骤停时,每延迟1分钟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患者生存率就会下降7%-10%。而大部分急救场景发生在医院外,普通民众若能掌握急救知识,就能变“第一目击者”为“科学急救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设立世界急救日,就是为了唤起公众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社会整体急救能力。
如今,极端天气不只是新闻标题,它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高温中暑、洪水溺水、暴雨触电、台风外伤……这些气候相关紧急情况,正成为急救技能的新战场。懂得如何做好热射病应对、溺水复苏、外伤止血和灾害撤离中的自我保护,已不再是“附加技能”,而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素养。
二、常见急救技能,系统掌握不求人
01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来帮忙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施救者需确认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判断患者意识及反应,检查呼吸。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呼救,拨打急救电话,并取得AED,同时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将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2秒,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打开包装,取出AED,打开电源开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成人电极片贴放位置为胸部的右上方(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和左乳头外侧(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
婴儿和儿童电极片贴放位置为胸前正中及背后左肩胛处,体格较大的儿童也可如成人的位置贴放电极片。
AED分析心律时,施救者语言示意周围人不要接触患者,大声呼喊“请不要接触患者”,等待AED分析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如果不需要电击除颤,则按需要实施心肺复苏;建议除颤,则需要再次确认所有人员均未接触患者。
电击除颤后,立即继续实施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确定是否需要继续除颤。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患者恢复心搏和自主呼吸,或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02
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成人和一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置于患者上腹部(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抱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直至异物排出。
对于一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03
烧烫伤急救五字诀:“冲、脱、泡、盖、送”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明火、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的烧烫伤是经常发生的事。某些烧烫伤如果处理及时,就不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对于烧烫伤的处理一般遵循以下方法:
冲: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降低局部温度。
脱:小心脱去或剪开受伤部位的衣物,避免强行撕扯,以免加重损伤。
泡:在冷水中浸泡受伤部位,缓解疼痛。
盖: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送: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不只是技术,更是心态与责任
学会急救技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拥有施救的勇气与冷静。
很多人担心操作失误导致二次伤害。但请记住:在呼吸心跳停止的现场,唯一的错误,就是什么都不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也已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为我们见义勇为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个人如何参与急救知识推广
01
主动学习:
利用网络课程、书籍、线下培训等多种途径,系统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考取急救证书,提升自身急救能力。
02
参与急救培训课:
关注当地红十字会、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专业机构面向公众的开放急救知识培训课。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需求,选择最适合您的方式报名参加。
03
社交媒体传播: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急救科普文章、视频,扩大急救知识的传播范围。
世界急救日不仅仅属于医疗工作者,更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我们不需要成为英雄,但可以通过知识与勇气,在关键时刻为他人争取一线生机。从学习心肺复苏,到正确使用除颤器,再到处理日常外伤与气候灾害中的突发情况……这些技能正逐渐变为现代公民的“第二语言”。
2025年,面对气候的变化与时代的挑战,让我们响应世界急救日的号召:学习急救,普及急救,敢于出手,科学施救。
因为你的一份关注、一次学习、一场传播,也许就能让一个家庭免于失去挚爱的痛苦。
生命脆弱,但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坚强!
健康日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黄锶铭
三审:李春媚
素材来源:健康指南
部分图片、表情和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北京市明道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股票十大平台-高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